梅艷芳逝世二十年後 香港流行文化能否實現“文藝復興”?

版次:P27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4年10月14日

文 ▏本刊記者 馮吉宏

9月2日,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絕代芳華·梅艷芳”展覽落下帷幕。此展是為紀念香港歌手與演員梅艷芳逝世20周年而設立,自去年12月24日開展以來,深受市民與遊客喜愛,總參觀人數超過40萬人次。

實際上,香港本地近年來也誕生了一批新的流行歌手和團體,例如MC張天賦以及Mirror。在梅艷芳已離開20年之久、本地娛樂圈又有新生力量崛起的情況下,梅艷芳展覽為何依舊能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香港應如何傳承昔日輝煌的流行文化?面對當下演藝界“青黃不接”的說法,這座曾經的亞洲流行文化重鎮應如何培育更好的文化土壤為藝術發展做鋪墊?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向本刊給出了他的答案。

“東方麥當娜”

“她在舞台上就是一個王者。”林國輝如此評價梅艷芳。

在他看來,梅艷芳是香港流行文化中一個很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其演出風格非常超前。“她不光是唱中國傳統樂曲,還會唱日文歌,還會學習西方表演者如何表演。”由於百變、大膽的風格,梅艷芳被一些媒體稱為“東方麥當娜”。林國輝向本刊記者表示,即便在當下,無論是愛好傳統音樂的聽眾還是認為女性應該在社會闖出屬於自己一片天的聽眾,都會被梅艷芳的音樂打動,對她產生認同。

實際上,梅艷芳除擁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外,還具備高超的專業水準。由於從小和姐姐梅愛芳在荔園等地演出,梅艷芳的聲帶受影響,聲音比較厚重。林國輝表示,梅艷芳克服了許多困難去唱好她的歌曲,“她的咬字很清楚,音很準。她在唱的時候,情感很豐富,節奏掌握得很好。”他認為,許多觀眾前來觀看展覽,也是出於對梅艷芳的敬佩與崇拜。

在香港經濟蓬勃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家境並不顯赫的梅艷芳在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中脫穎而出,拿下冠軍,正式踏上星途。她在21年的演藝生涯中,不僅多次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而且在電影事業表現突出:憑藉《胭脂扣》在1987年和1989年分別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即便是在因癌症而健康狀況惡化的2003年,梅艷芳依舊在紅館舉行了8場演唱會,並在舞台上身穿好友劉培基設計的婚紗,完成了“嫁給舞台”的心願。

林國輝認為,梅艷芳在事業上的努力和追求也讓人們覺得這是一位值得紀念的歌手。他向本刊記者指出,在過去,很多人模仿自己的偶像,甚至以他們為學習的榜樣;而憑藉自身努力一步步建立演藝事業的梅艷芳,便是用她的人生講述故事,鼓勵他人爭取自己的未來。提到梅艷芳最後的演唱會,他表示,很多人覺得這一幕很重要,反映了梅艷芳一生的追求。

“這是她的個人魅力,也是她向公眾示範的貫徹始終的人生態度。”林國輝說。

星光璀璨

香港其實不乏天王天后。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這座城市孕育出一大批巨星,除梅艷芳外,還有張國榮、張曼玉、成龍、梁朝偉等耳熟能詳的名字。在林國輝看來,儘管有人把當時的香港形容為“文化沙漠”,在文學、書畫方面的成果未必有其他地方豐碩,但憑藉強大的包容性,香港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流行文化,成為東亞流行文化中心。

“我們在創作流行文化過程中,把我們國家的文化內容跟西方的文化內容重新融合,變成一個新的文化產品。”林國輝表示,由於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創作者可以吸收不同的外來元素,因此新的文化產品也具備了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受眾對話的基因。1990年,梅艷芳憑藉《夕陽之歌》獲得“十大勁歌金曲金獎”,這首歌正是改編自日本歌手近藤真彥的歌曲。

林國輝認為,在當下推廣香港流行文化,最關鍵是要講好流行文化的發展故事,讓人了解其創作過程和特色:“不是要年輕人複製前面的文化產品,而是知道文化產品後面有什麼力量在推動它,這個力量我們要保留下來,比如創意和包容。”

香港文化博物館近年推出不少與香港流行文化相關的展覽及講座等活動。館內目前正展出香港作曲家黃霑的紀念展“滄海一聲笑—黃霑”,博物館亦邀請了香港流行文化學者吳俊雄,對香港流行文化黃金年代進行解構。林國輝又指,在張國榮和梅艷芳紀念展期間,博物館邀請了一些年輕人在館內進行表演。他認為,此舉既可以拉近演出者和觀眾的距離,也可以帶給年輕人鼓勵。

“表演者可以從講座和電影放映活動中去理解前輩。”林國輝說道。

何日梅再開

儘管“東方之珠”在流行文化上有着輝煌的過去,但近年來,有關香港娛樂圈“青黃不接”的說法層出不窮,甚至有人認為“港劇已死”。林國輝說,香港此前創造出優秀的流行文化,是因為有大量人才,這些人才擁有包容的心態、專業的精神以及努力開拓新領域和為自己闖出一片天空的目標。

“我覺得人才很重要。我們現在是繼續吸納不同地方的人才,他們可以帶來很多新的創意。”林國輝提到,香港有很多人才並非在港出生,還以黃霑和作家金庸為例,提到兩人在移居香港前皆在內地生活。

他還表示,香港是一個對外開放的社會,很多條件沒有改變:“我們還在不斷吸納來自歐美、日韓的養分。”據牛津大學經濟研究院5月發布的全球城市指數,香港在1000座城市中位居第76位,遠高於排名第217位的北京和第278位的上海。

今年9月,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2024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由去年的第16位,大幅上升至第9位,是自2016年以來首次重返前十,其中“吸引力”排名由第32位升至第28位。林國輝向本刊記者表示,自己對香港流行文化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提到,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人們也沒有想到香港的文化產品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有的成果需要多一點的時間才能看出來”;並認為在流行文化領域可以有不同的嘗試和創新。

“年輕人有很多可能性。”林國輝表示,梅艷芳、張國榮當年憑藉自己的努力在演藝圈建立事業,如今的香港在吸納人才的同時亦為他們開放更多的舞台供其嘗試。他補充道,香港目前在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年輕人提供更多與內地和海外演出者交流的機會。

“這些事情(交流)在慢慢播撒種子,往後也會有很好的結果。”林國輝說。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