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入中、美兩國股市的韓國散戶,能實現抄底嗎?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5年04月07日    版次:P57

2025年,韓國股票市場回暖的同時,韓國散戶卻衝進了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

2024年底,因尹錫悅政治風波,韓國金融市場一度受到沖擊。當時,花旗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在我們看來,得益於積極的政策應對韓國政治和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可能會迅速得到緩解,因此對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負面影響可能是短期的。”

事實也證明如此。在韓國經濟和金融主管部門動用措施應對之下,截至2025年3月26日收盤,韓國首爾綜合指數今年漲近10%。

然而,韓國散戶們卻“舍近求遠”,先後買入A股、港股和美股,他們的戰績會如何?

中國科技股被看好

在中國春節期間,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推出讓全球資本的眼光聚焦到中國,韓國投資者也燃起對中國市場的熱情。

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數據顯示,2月韓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內地和香港股票的月度交易額達7.82億美元,環比增長近兩倍,不僅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且遠超同期韓國投資者對歐洲和日本股市的投資規模。

韓國投資者看中的中國股票中,科技股排首位。據韓國《亞洲日報》報道,小米、阿里巴巴、比亞迪、百濟神州、中芯國際、優必選科技、騰訊等11只中國企業股票躋身韓國投資者境外股票淨買入前30位。

隨著中國股市的強勁表現,在韓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指數ETF基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漲幅亮眼。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在韓國交易所上市的44只中國指數ETF中,漲幅最大的一只近一個月收益率高達62.8%,這也進一步吸引了韓國投資者對中國概念股的關注。

具體到港股,據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3月10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韓國投資者2月淨買入港股1.89億美元(約14.7億港元),踏入3月趨勢持續,至今淨買入逾1億美元,扭轉2023年、2024年從港股撤離的走勢。在港股市場,小米集團憑借7239萬美元位居淨買入榜首位,比亞迪股份和阿里巴巴-W分別獲得7124萬美元和3749萬美元的淨買入額。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就2025年2月份外匯收支形勢回答記者提問時進一步透露:“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和科技發展提振市場信心,2月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合計達127億美元。”

買入下跌的美股

買完中國股票,緊接著,韓國投資者又將資金投向美股。

從2月中下旬以來,美股總體趨勢向下。從今年2月的數據來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3.97%,標普500指數下跌1.42%。

3月第一周,美股市場遭遇重挫,僅標普500指數就下跌近3%,對沖基金以2024年11月以來最快的速度做空。

高盛總結導致美股下跌的十大原因中,其中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還有特朗普重返白宮後、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讓投資者感到疲憊排在首兩點。

美股下跌之際,韓國散戶意圖抄底。截至3月20日,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數據顯示,韓國投資者已向美國股票和ETF投入了102億美元,創下自2011年有記錄以來的季度資金流入新高。這些資金主要流向了此前表現較差的股票,如今年下跌超30%的特斯拉,以及一些帶杠杆的ETF中。

不過,韓國散戶能否抄底美股成功還是一個問號。美聯儲3月的議息會議上調降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美聯儲對今年美國經濟增速的預測由去年12月的2.1%下調至1.7%;預測2026年的增速為1.8%,較去年12月預測下降0.2個百分點。

美聯儲還在3月的議息會議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維持在4.25%-4.5%不變。與今年1月議息聲明相比,美聯儲3月的聲明強調了經濟前景不確定性的增加。

美聯儲亦宣布,從4月開始,委員會將把美國國債每月贖回上限從250億美元下調至50億美元,以放緩其證券持有量下降的速度。委員會將維持機構債券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每月350億美元的贖回上限。這意味著,美聯儲將放緩縮表。

3月24日,標普全球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制造業PMI跌至49.8,重新陷入萎縮區間,特朗普關稅導致相關材料成本上漲。服務業PMI升至54.3,雖然好於預期,但前景惡化,對未來一年的信心下滑至2022年以來的第二低點。

韓國國內市場信心受挫

韓國散戶之所以把目光轉向中國和美國,其實反映的是韓國國內政治不確定性增加,讓市場信心受挫。

由於韓國國內需求疲弱及出口放緩,導致對經濟增長動能的擔憂加劇。根據韓國央行的調查,3月份綜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3.4,較2月份下降1.8點。該指數高於100表示樂觀者多於悲觀者,而低於100則表示悲觀者多於樂觀者。

不僅如此,韓國央行今年還調低對韓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將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預期從此前的1.9%下調至1.5%,這一數字低於市場普遍預期,也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此前對韓國經濟增長的預測。

國際金融機構對韓國經濟增長預期也保持謹慎態度。野村證券和匯豐銀行均預測今年韓國經濟增長率為1.7%。野村證券指出,美國利率居高不下、關稅擔憂及美元強勢環境加劇,加上韓國可能提前進行大選的政治不確定性,或導致經濟基礎疲軟。

匯豐銀行分析認為:“隨著彈劾案最終裁決臨近,市場不確定性有望階段性緩解,情緒指數或將改善。但考慮到就業市場疲軟和通脹壓力居高不下,居民消費動能可能持續減弱。”

高盛將韓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值從1.8%下調至1.5%,下調了0.3個百分點。摩根大通把韓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期從此前的1.7%大幅下調至1.3%。

所以,這也不難解釋,為何韓國股市在上漲之際,韓國散戶卻把資金用來買入中國股票和美國股票。韓國散戶能否在這輪國際投資中實現抄底盈利,就要各憑本事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