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業響警號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5年04月07日 版次:P39
彌敦道是香港人流最多街道之一,但近年經濟低迷,不少吉鋪出現。
文 ︱ 本刊主筆 何潔霞
有人說,香港零售已走到末日,執笠結業潮爆發,“店主哭訴”求政府打救,實情是否這樣呢?究竟港人是否寧願去“深圳消費”拒絕幫襯“本地商店”,導致結業潮呢?記者特別深入採訪,看看情況如何?
栢麗購物大道變吉舖大道 五分一無營業
彌敦道是香港人流最多街道之一,但近年經濟低迷,不少商舖離場。記者近日巡視整條彌敦道,發現超過630個地舖中,有59間是吉舖,不少地舖的鐵閘都貼滿“旺舖招租”的告示以及歌手海報。
曾吸引不少旅客聚集的栢麗購物大道更是重災區,近70個舖位中,有15間都在招租或空置,即約每5間店舖就有一間沒有營業。
改買較平貨品影響生意
尖沙咀栢麗購物大道中一間短租店的負責人陳先生表示,公司為電子專門店,已連續十幾年在該區營運短租舖,這次則由去年11月租至今年4月。他更苦笑表示,今年店舖的人流比以往少約三成,當中又有很多是“只看不買”的客人。他認為今年港人比以往謹慎消費,形容以往不少人會買多些,今年的顧客則主要買50至80元,,“以前幾百幾百買,今年幾十幾十買”,預計生意或不及往年。他猜測原因是不少人北上或淘寶或拼多多買東西,“好多人北上購買……無辦法內地平過香港好多。”
在彌郭道一售賣運動產品的短租舖售貨員亞強指,他與拍檔數年前曾在荔枝角開過短租舖,售賣口罩和運動用品,當時盈利不錯,故打算再次開舖。近年經濟環境不景,為減低經營成本,選擇在彌敦道短租一個700平方呎的地舖,從今年1月營運至6月,試試市場水温。租金方面,業主原本開價月租8萬元,經還價,最後以約5萬元租下。
他又指,開店三個月以來,人流一直冷清,“每日下午到收舖都是生意淡薄,至今店舖已虧損“5位數”,預計終將虧本收場。”
他指近年經濟環境差,不少港人消費比以往謹慎,“我同啲客講你加多一百蚊,就可以有多對襪有多件衫有多樣產品……全部都唔買,咁你就知經濟有幾差。”記者問他未來還會否租短期舖,他則指需再觀望經濟環境。
記者翻查政府統計處資料,2024年1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28億元,按年下跌9.7%。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後,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下跌11.5%。而去年12月網上銷售佔7.2%,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4億元,按年下跌17.2%。
去年12月所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值均錄得下跌,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下跌13.8%,其他未分類消費品下跌2.9%,而汽車及汽車零件下跌36.3%,傢具及固定裝置下跌22%,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下跌20.2%,服裝下跌11.1%,百貨公司貨品亦下跌8.9%。
兩餸飯店競爭激烈
記者走在彌敦道,發現香港經濟不景氣,有個怪現象,就是催生兩餸飯店及淘多多類型店。最近兩餸飯店陷熱戰,彌敦道兩餸飯市場繼續愈開愈多,在彌敦道開兩餸飯店最出名應算權發,權發在彌敦道有兩間分店,每天都大排長龍,生意火火。
在彌敦道除了權發外,還有其他的七家兩餸飯店,以往彌敦道鋪租貴,買的都是利錢高的貨品,但現在變為平價的兩餸飯及陶多多,有點令人悕憈。
擁超人氣的權發是最早於彌敦道插旗的兩餸飯點,在2021年已經在此區開設地舖,當年一開張已經吸引大批街坊幫襯,每日推出最少20款小菜,彌敦道的兩間鋪經營至今依然有不少忠實顧客支持。
另一間在尖沙咀起家的新式兩餸飯龍百味,最近亦在彌敦道開設新分店,日前已經正式開業,並有不少人進內幫襯堂食。
而隨著兩餸飯市場堀起,長駐深水埗的鄭記大桶飯近日也在彌敦道插旗,記者發現店舖封上圍板正準備開幕,該店與權發小廚距離甚近,步行大約2分鐘。記者從物業代理獲得消息指,該店舖面積約1,037平方呎,並獲鄭記大桶飯承租,租約期約2027年2月。
陶多多在彌敦道連開三分店
至於賣平價貨品的陶多多亦在彌敦道連開三間店。受消費降級影響,平價特賣場近年愈來愈受歡迎,在深水埗發跡的特賣場淘多多自2022年開業至今,火速擴張至擁有11間分店,僅彌敦道就有三間。
淘多多早年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用“吉舖”開業,而去年起策略有變,開始以長租約形式擴展。該公司一直主攻民生區,相繼在深水埗、觀塘、黃大仙、九龍灣及元朗開設多間分店,單計深水埗便有多達3間。去年起,淘多多更簽訂長租約租舖,更會花費為舖位裝修,摒棄雜亂無章的散貨場格局。
淘多多雖令人聯想起淘寶或拼多多,但該公司其實由香港人創辦,其創辦人陸永揚及陳潤華早前曾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他們是有感部分內地網購平台退貨手續繁瑣,運費不便宜,又沒有實物展示,故認為當中隱藏巨大商機,於疫情期間賣樓並借貸創業,靠價廉物美的貨品打響名堂,如今生意已上軌道,目標今年擴充至15間分店。
他們說,由於採購團隊直接向廠家大量進貨以壓低成本,加上部分貨品屬滯銷、消耗品或時令貨品,需減價促銷,故定價方面能普遍低於市面。
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有利港飲食業
利嘉閣高階營業董事鄭得明指,目前彌敦道共有59間吉舖及11間短租舖。比去年共有75間吉舖和20間短租舖,少約21%及45%。他解釋,去年舖市氣氛差,較少人租舖,業主為增加現金流,寧願以低價租給短租戶。及至後來港府開放深圳居民一簽多行,多了商戶願意租舖;加上尖沙咀為旅遊區,業主對市場信心增加,便首選長租戶,租金亦比2023年上升超過一成,一個位於尖沙咀的450至600平方呎短租舖,租金約為7至8萬。“一個自由行客消費大概4,000到8,000元,如果多啲人落嚟,個市一定係愈嚟愈好。”
記者問為何經濟好轉,短租戶生意卻無增長呢?鄭得明認為,不少本地消費者現時習慣使用淘寶、拼多多等網購平台,本地零售因此受打擊。“以平價電子產品為例,客人在網上買可以自己訂製,價錢又平,當然會選擇網購。”他又指,自一簽多行落實後,舖市交投雖有增長,但都以飲食業為主,零售業相對謹慎。
他預計隨著舖市好轉,加上網購熱潮持續,短租舖數目會愈來愈少。他建議本地零售業把握一簽多行優勢,提高商品獨特性,“引入多啲内地冇嘅”,從而吸引旅客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