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兩場戰爭始終停不下?

版次:P43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4年10月14日

文 ︱ 劉瀾昌 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香港資深媒體人

當今世界有兩場戰爭,一是俄烏戰爭,二是以色列對中東諸國的戰爭。兩場戰爭停不下來已是鐵定的事實,問題是為什麼停不下恐怕永遠共識。不過,越來越多人明白,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在於美國有一個“軍工綜合體”。

俄烏戰爭沒有任何停戰跡象

俄烏戰爭從2022年2月14日打到現在,很快就三年了。一般有限度的戰爭,三年就該停了,然後就是緩和以至改善關係,十年,大概是一個大週期,差不多和好如初。以烏克蘭的國力,軍力,經濟力和人力,早就支撐不下去了,整個國家都打爛了。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西方國家情報部門的統計資料,烏軍至少已有8萬人死亡,40萬人受傷,真實的數字可能多得多。另據烏克蘭人口學和社會研究所的統計,移民讓烏克蘭人口從4200萬減少到2900萬,實際也不止。

但是,近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做了兩件事,一是動用有限的兵力突襲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澤連斯基說主要意圖是迫使俄軍將烏東前線的精銳部隊撤離回防。但是,俄羅斯當局不為所動。

另外,澤連斯基又宣佈制定了“勝利計畫”,其中的要點依然包括加入北約。總統顧問利特溫對此發表評論說,烏克蘭不打算與俄羅斯就凍結衝突和局部停火達成任何協定。他補充說,澤連斯基計畫在訪問華盛頓期間謀求對其“勝利計畫”的支持,而不是任何形式的停火。於是,俄羅斯也宣佈不參加第二次“和平峰會”。因此,全球的軍事觀察家都說,不用看戰情通報,也相信戰爭不會像韓戰那樣三年停戰。

至於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戰爭,已經不能用以巴戰爭來概括了,也許已經可以稱之為“中東戰爭”。在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BB機對講機等通訊器材引爆案,進行史無前例的“無差別”的殺傷,以色列稱“戰爭進入到新階段”。接著,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實施一年來最為猛烈的空襲,而真主党則向以色列北部縱深地區發射了大量的火箭彈和導彈。聯合國中東問題的協調員警告說,中東地區面臨“迫在眉睫的災難”。

美國拱火的力量始終大於求和的聲音

不少國際問題專家認為,俄烏戰爭停不下來,原因在於澤連斯基不顧現實;中東戰爭擴大,則是內塔尼亞胡生怕停火導致自己下臺。事實上,更多人直指背後是美國拱火。拜登的中東政策明顯偏袒以色列,雖然表面上拜登團隊力促以哈停火,但是其一,拜登團隊開出的條件是袒護以色列的利益,所以巴勒斯坦難以接受;其二,小小的以色列能夠堅持打了近一年,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對抗,關鍵是美國在金錢和軍火上的支持。如果,拜登真的要逼內塔尼亞胡停火,馬上“斷供”,以色列就打不下去了。俄烏戰場,拜登政府的拱火動作更加明顯,不僅表現在戰爭一開始澤連斯基政府已和俄羅斯達成停火協議但是被美國擋了下來,即使在目前烏克蘭已經精疲力盡之下還要他們突襲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每當烏軍動搖,拜登政府就提供新的軍備和資金的支持,同時策劃新的軍事行動。有趣的是,拜登政府不斷突破自己定立的紅線,例如不得用美國援助的武器攻打到俄羅斯境內。結果,普京也受騙了,庫爾斯克防備不足被輕易突破。

有人說,拜登政府後面還有一個“深層”政府。筆者認為,這個“深層政府”,恐怕主要說的是“軍工綜合體”。

美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機器的歷史

美國的軍火商在兩場戰爭賺的盤滿缽滿,所有的生產線都全員開滿還趕不及供應,以至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訂單已在延遲。拜登支持烏克蘭和以色列數千億美元,實際上八成流回到軍火商的荷包。不過,僅僅是軍火商是構不成“深層政府”, 這個軍工綜合體有“五大支柱”,其對美國社會各個方面的影響,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一是美軍,二是軍工企業,主要包括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雷神、通用動力這五家軍火巨頭以及相關的產業鏈;三是強大的遊說集團,以影響政府和國會的決定;四是相關智庫;五是被利用的媒體。五大支柱之間的利益輸送和人員流動。很多國會議員在軍工企業中直接持有巨額資產,同時軍工集團也關係到他們的政治生命。另外,軍工企業、軍事部門以及政府、國會、智庫之間的任職流動非常普遍,形成利益共同體。

貪婪的美國軍工綜合體,可以說,不但是美國社會中的一顆毒瘤,也是埋在和平的世界中的炸彈。最早對美國軍工綜合體提出批評的是艾森豪威爾總統,而其本人恰恰是始作俑者。1946年4月27日,艾森豪簽署了一份文件,強調軍事與民用科學家、工程師、行業、大學等等相關領域之間,要建立緊密的合約關係,需要極大地擴張國家的安全系統,讓科學和工業部門都團結在軍隊周圍。美國自建國迄今245年,發動戰爭220餘次,堪稱人類有史以來,美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機器的歷史。到了1961年,艾森豪威爾離任時警告美國,必須當心“軍工綜合體(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問題是,經過60年演變,這個利益集團更加強大了。

統計顯示,美國軍費至少有1/3流入軍火商口袋;另外,數十名國會議員及其家屬持有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軍火公司股票;有意思的是,2014至2019這短短幾年內,就有1718名國防部高級官員或採購官員跳槽到軍火企業。現任國防部長奧斯汀在2016年從軍隊退伍後,加入了雷神公司相關企業的董事會,雷神是美國最大軍火製造商之一,五角大樓為其最大客戶。前國防部長馬蒂斯離任後目前在通用動力公司擔任顧問,後者亦為美國最大軍火製造商之一,五角大樓亦為其第一大客戶。馬蒂斯年薪約90萬美元。這就可以明白,為何所謂「軍工複合體」的概念不夠周延,因為除了軍事部門(包括200多萬軍人及2000多萬眷屬的龐大就業群體)及軍火產業外,還有議員、官員、政客亦均附屬於此一產業鏈中。

當然,美國軍火商對美國GDP的貢獻,並不足以掛齒。2023年美國名義GDP為27.37萬億美元,當年美國對外售武雖然因為兩場戰爭而增加了16%,達到創紀錄的2380億美元,但是即使加上相關的附加產值,也只是美國整體GDP的零頭。可以看到,論經濟實力,軍火商還是不敵高科技產業。問題是,軍工綜合體的力量在於“五位一體”,而“馬斯克們”的政治力還是打不過“深層政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