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新爭端將聚焦於中國電動車

版次:P38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4年10月14日

觀眾在日內瓦國際車展上參觀比亞迪新款發動機。 (圖源:新華社)

文 ︱ 戴肇洋 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國政基金會財經組顧問

眾所周知,由於氣候變遷溫室效應日益嚴重,如何讓未來產業發展達到國際社會要求的“淨零碳排”目標,為各國遵循之方向,其中包括電動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之研發,無疑是落實淨零碳排的重要新興產業之一。面對此一潮流之下,中國亦不例外,從2006年起在政策支持下,開始投入電動車技術研發。尤其今年2月中國“比亞迪(BYD)”公司於全球車廠極為重視的第92 屆“瑞士日內瓦車展”中,在公布八款新能源汽車的同時,特別展示自行所研發的DM-i超級混動技術,其頗令人驚豔的突破,在瞬間受到各國電動車廠商矚目之同時,卻又可能讓電動車再度淪為全球貿易爭端之焦點。

亦即西方國家政府認為,中國政府採取巨額補貼電動車廠商,是促進其產業發展領先全球的重要因素,使得各國電動車廠商因難以與其競爭而放棄研發計畫,例如美國“蘋果公司(Apple Inc.)”公布終止電動車研發計畫,以及德國“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集團則是表示將會暫緩推動汽車電力驅動(Electric Vehicle,EV)化計畫。然而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批評卻又無法忽略,中國電動車產業除了製造技術大幅進步之外,市場銷售占比更是不斷提高,其實是快速發展獨佔鰲頭之關鍵因素。

中國掌握電動車製造技術領先優勢

先從技術創新來說,在傳統燃油車製造上,引擎為其技術的核心,雖過去以來讓美、日、德等傳統燃油車的製造大國藉此形塑競爭優勢;但隨著電動車時代來臨,其製造技術核心則是從引擎轉換為電池、電驅、電控等“三電系統”;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電池。由於中國掌握最關鍵的鋰原料,提早各國投入鋰電池創新研發,進而建立一條從上到下頗完整的鋰電池供應體系,使得電動車製造技術相對各國具有領先優勢。依據“電池及能源研究”公司統計顯示,目前寧德時代及比亞迪兩家公司所生產的鋰電池數量,在全球市場占比上達到五成以上,而且正在持續提高。

再就市場規模而言,中國頗龐大的消費需求,更是促進其電動車產業發展領先全球最重要的關鍵因素。這些年來中國透過政策推動,加上採取補貼民眾購買措施支持之下,中國電動車市場已成為全球最為龐大的規模,依據歷年銷售數量統計,其市場銷售占全球的比重超過六成。亦即受到龐大市場規模效應,在吸引許多跨國企業前來投資的同時,利用製造經驗累積不斷提高製造品質,已逐漸在全球市場上形塑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競爭優勢。

美國坦承電動車競爭明顯落後中國

也就是說,隨著中國電動車產業在極短期間中崛起,除了讓美國拜登總統於公開場合坦承這場電動車角逐中,已經明顯落後於中國之外,在逐漸對西方國家電動車廠商的生存造成壓力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假借各種理由,包括中國政府透過巨額經費補貼電動車業者造成不公平、不合理競爭,先後對來自中國進口之電動車採取加徵“關稅”或“反補貼平衡稅”作法進行制裁,藉此保護其國內電動車產業發展。

其中,美國拜登政府特別依據2022年9月所實施的《通膨削減法案》採取排除中國作法,提供其民眾購買電動車補貼,進而在今年5月15日公布、9月27日正式生效實施新的一輪關稅政策中,特別針對來自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100%關稅。再者,將代表共和黨角逐此次總統的候選人特朗普,除了主張加徵中國進口電動車懲罰關稅之外,要求從墨西哥進口的“中資企業”所生產的電動車加徵額外關稅,甚至揚言對全部墨西哥進口的電動車加徵關稅,以落實“美國製造”的主張,使得“特斯拉”電動車公司被迫暫緩對墨西哥的投資。此外,最近加拿大依據其國內法律,也加入了制裁行動,特別對中國進口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

另一方面,歐盟認為中國電動車在接受政府補貼後採取低價銷售,更是提早於2023年10月提出對中國進口之電動車進行貿易調查,歷經一年調查之後,於歐盟時間今年10月4日在10國贊成、5國反對下通過加徵反補貼平衡稅35%;如果加上目前已實施的10%關稅,使得中國出口至歐盟的電動車,未來最高將會被加徵45%的關稅。不過,依據國際新聞報導,歐盟執行委員會表示,雖然對中國進口之電動車加徵反補貼平衡稅,已經取得三分之二成員支持,但是未來將持續與中國談判。

批評政府補貼不如說是生產成本便宜

不過,從西方國家針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論述進行觀察可以發現,皆是聚焦於中國“政府補貼”電動車業者為焦點,同時為解決其過剩的產能,以較低的價格行銷全球,造成不公平、不合理競爭。其實,目前中國對歐洲出口的電動車之中歐美品牌占比高達六成,包括:美國特斯拉占比28%、法國雷諾(其低價品牌Dacia)占比20%、德國BMW占比6%、其他歐美品牌占比6%。亦即西方國家與其批評中國如此“無私博愛”對上述六成的歐美品牌進行補貼,不如說是中國包括供應體系在內相關生產成本相對優勢,其中勞工成本更是低廉。

很顯然地,未來在中國電動車製造技術持續領先,市場行銷全球各國下,西方國家應該不致輕易停止貿易制裁措施。儘管中國於“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下控訴西方國家,同時要求WTO成立調查小組進行判定裁決;然而在爭端解決機制功能日益退化下,最終可能是勝方在法理上獲致伸張,相對敗方不會調整貿易制裁措施之結果。亦即面度WTO無力約束之下,各國仍然重返各自援引貿易制裁措施,以保護其自身之利益。

整體而言,近年以來全球車輛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尤其電動車對淨零碳排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勢必與日俱增。同時,隨著中國電動車產業崛起,進而升級為全球最大的製造國家、消費市場及出口國家,無疑是各國貿易制裁的對象,其中加徵關稅為最大共識之貿易政策。此外,在全球淨零碳排的潮流之下,推動電動車發展為各國産業政策之焦點,其中包括:許多新興國家針對如何吸引跨國企業前來投資電動車,更是提出各種優惠。例如最近土耳其為吸引中資企業,而公布對其投資的中國車廠,可以豁免原先對中國進口之電動車40%額外關稅,比亞迪公司馬上公布前往土耳其投資。此種盛行於20世紀的“特別優惠關稅”措施,再度重返産業政策,未來是否導致電動車競爭延伸為全球貿易爭端之焦點,頗為值得拭目加以觀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