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 一脈相承

版次:P52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4年01月01日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副院長 于長江

嶺南是一片福地,背靠群山,面朝大海,古往今來,來自東南西北四面八方的人們,薈聚於此,承前啟後、守正創新,創造了生生不息的嶺南文化。

地理意義的“嶺南”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可以包括今天的粵港澳、廣西和海南等省市,生活着眾多族群和民系。“嶺南文化”就是指這個區域內的文化的統稱,涵蓋學術、文學、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工藝、建築、園林、民俗、宗教、飲食、語言、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歷經千百年滄桑。學界有一種概括方式,說嶺南文化大概由各種本根文化、原住百越文化、北方南下中原文化和舶來海外文化融合而成,其豐厚廣博,絕非一兩篇文章所能表述完全。

在嶺南寬廣的地域中,相對而言人口最密集、經濟最活躍、文化最集中體現的地帶,是以珠三角為中心的今天稱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作為這個區域的重要主體之一,廣東省曾經把自己的文化精神特質總結為三個短語——“厚於德、誠於信、敏於行”。

文化之“和”

從文明史角度看,目前可考證的嶺南文化的源頭,是在古越人文化底色上,有北方中原農耕文化和東南沿海海洋文化在此交匯疊加,經過千百年融合演進形成的一種陸海兼備的文化體系。嶺南文化最重要特徵之一,是包含深厚的海洋文化傳統——廣府文化與古越人海洋生活相關,潮汕民系則靠海吃海、以漁業和水產養殖為基本生產方式,而客家等源自中原人口也早已擁抱海洋文明,過番、下南洋、闖世界,遍布世界各地。

嶺南尤其是粵商海外商貿傳統,使得這裏成為中國歷史上與海外和平交往最多的區域。一方面,古代很多海外人士經海路在嶺南來華,從6世紀來華的少林寺開山鼻祖達摩,到18世紀英國的馬戛爾尼使團,以及期間海上絲綢之路沿途各國波斯、阿拉伯、猶太、馬來商賈、官員、貴胄和傳教士來華,大量經由珠三角出入中國;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商人和民眾也把這裏視為通向世界的便捷要道,無數海外華人華僑的前輩,就是從這裏告別故土,奔赴世界各地打拼闖蕩。

由於歷史上這種頻繁的中外交往,使得嶺南人歷來以平常心看待海外諸國,平視甚至俯視海外南洋、西洋社會文化。粵語中關於海外事物的一些詞彙和說法,就反映了鴉片戰爭之前嶺南人對外邦不卑不亢、美美與共的心態。也正是在在這種相向而行/雙向奔赴的對外交往中,嶺南人構成早期遍及世界的海外華僑華人群體的主體,相應地,嶺南文化率先代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一度成為中華文化的代名詞。

此外,嶺南文化中具有無比豐富的民間信仰和崇拜,體現了有容乃大兼容並蓄的特點,除了正統的儒佛道之外,各種地方聖賢可以昇華成仙,各路仙道神怪可以共處共榮,都可能得到民間供奉。嶺南城鄉各種神社、神龕和山石草木神靈經常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各種相關習俗——比如潮汕拜老爺——成為每年節慶旅遊的盛事。

藝體之“興”

嶺南藝術與體育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具有自己獨到之處。

說到嶺南體育,無人不知的是足球、籃球等現代體育,其實嶺南體育在古代就發展出精湛的武術、舞獅、舞龍、龍舟、英歌舞等活動,這些活動與古代軍事和健身等活動密切相關,濃縮了東方體育文化的神韻,是“力”與“美”夢幻組合,至今還是嶺南民間節慶的主要活動。在近現代體育項目的引進方面,嶺南開創了中國體育的多個“最早”——嶺南最早的學堂體育,最早的省級運動會,最早的公共體育場……另一方面,嶺南人也把中國古老的傳統體育——武術——帶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都知道了kongfu一詞,打破了中國人“東亞病夫”的標籤,為華人世界傲立世界,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美術方面,古代嶺南地區雖然總體開發晚於中原,但歷代繪畫、書法、音樂方面大師輩出,繪畫、書法、牙雕、木雕、磚雕、刺繡等獨具特色。

音樂方面,嶺南古代就有古琴演奏家,形成嶺南琴派,而沿襲千年的客家山歌則是具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近現代的清末民初,在民間“八音會”和粵劇伴奏曲牌的基礎上形成的廣東音樂,又稱“粵樂”,風靡全球華人圈,是繼承傳統又吸收現代文化、升華創新的文化典範。在現當代,嶺南更是成就了冼星海、蕭友梅、馬思聰等享譽海內外的音樂大師。

戲劇方面,嶺南的粵劇、潮劇等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嶺南地區保留了一些歷史悠久的小戲種,比如採茶、正字、西秦、花期等,具有豐厚獨特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承載着很多重大的歷史文化要素和信息,是貫通古今、穿越時空的重要文化通道。

開放之“勇”

千百年來,嶺南文化一向開放,包容,與外部世界同頻共振,在人口和文化上互通互聯。古代這裏地方政權南越國王趙佗,就是出身北方燕趙之地、今正定一帶人士,他南下建立南越國之後,和輯百越,引進中原農耕、沿海漁業等生產生活方式,建構了後來嶺南廣府文化的基礎。現在所見的潮汕、客家人的先人,都有在漫長歷史中遷移、融合的經歷。嶺南一直吸引着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具有深厚文化傳統區域的人們,來到這裏,帶來不同文化傳統,經過碰撞、調適、融合,形成色彩斑斕、博大精深的嶺南文化,也使得這裏的文化形態不斷優化,不斷更新升級,多次引領時代風氣,開創現實新局。

也因此,嶺南文化既是傳承優秀傳統的最正宗,又是最大膽跨界出圈的先行示範——千百年的古老習俗與現當代社會文化共生共存,或並行不悖,相得益彰,或水乳交融,生生不息……這種文化格局和氣度,正是嶺南文化神采飛揚、魅力無窮的精華之所在。

按照古代儒家思想中理想人格的“仁、智、勇”標準衡量,嶺南人品質中“勇”的表現最為亮眼,這個“勇”,不是魯莽蠻幹不計後果,而是敢於打破常規、超越自我、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從古代的輝煌,到現當代的先進繁榮,到最近四十年的崛起,都是這種歷久彌新的嶺南氣質的不斷再現。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和嶺南人民秉承這一精神文化傳統,面向新時代、新格局,承擔新使命,定能在建構新嶺南文化的方向上,再展宏圖。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