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河套看河套大灣區發展天地寬

——專訪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首席代表曾沂靖

版次:P15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3年10月16日

文 ︱ 本刊記者 林少喜

從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下簡稱河套)、從港深合作,從宏觀層面,從微觀層次,兩地的領導專家學者,都有詳盡的解讀。我們不妨換個視角,從香港貿發局深圳首席代表曾沂靖的角度看河套方案,從這位一線負責人的體驗和感受,談談未來港深如何更好開展合作,也許很有現實意義。

新時代,香港服務祖國有新角色

記者:國家把河套作為繼南沙、前海、橫琴之後的第四個戰略點,說明對香港融進大灣區發展的重視,您作為香港貿發局深圳首席代表,您是如何理解香港在其中的角色?

曾沂靖:國家十四五規劃給香港的八大中心,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創科中心在前特首的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香港創科局創新香港、香港創客發展藍圖中,都已經很明確提出來。除了原有金融引擎,香港要把北部都會區打造成為一個科創引擎,即金融加科創兩個引擎。

香港在不同年代幹不同的事情。80年代香港的工業製造業開始到珠三角,90年代香港服務業在廣東拓展,接着香港科研在大灣區實現產業化,最明顯的就是大疆科技。國家提出創新驅動戰略,大灣區首要打造一個國際科創中心,這個時候香港整個經濟結構,或者說香港的服務體系也開始了積極的轉型升級。

不要擔心香港科技產業做不起來,香港具有天然的韌性、靈活性。香港推出了很多的政策,比如高端人才引進政策,科技企業的引進政策。香港有創新文化,香港人基因裏有創新精神,香港會形成科創的氛圍。大家都崇拜科技英雄,嚮往成為科技工作者,成為工程師,成為研發人員,形成這樣的社會氛圍,香港就發展起來了,所以我不擔心香港科創產業。

除了科創,整個香港服務業也在積極的轉型,比如說香港上市制度的改革,容許同股不同權沒有盈利企業也能在香港上市,鼓勵私募投資基金到香港落戶,然後通過前海的創投風投聯動,把整個港深大灣區風投創投資金打通,讓它更好的投資大灣區的科創型企業;包括智慧財產權貿易中心、檢測認證、法律、會計都在積極轉型,能夠更好的為科技企業服務。未來的科創從研發開始,通過資本的力量,通過產業化的力量把它變成產品解決方案,最後到市場裏面去驗證。香港的很多服務業已經在積極轉型,為科創企業、為科創生態鏈服務。

跳出河套看河套 河套是大灣區的河套

記者:河套方案中有很多制度創新,請問您對河套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如何激發方案的優勢?

曾沂靖:河套只有3.89平方公里,但是它可以成為港深聯動科創產業合作整個鏈條、貫穿大灣區整個布局中一個重要支點。這個支點用資本的力量,用市場的力量,用政策的力量,它能夠撬動很多東西。香港700多萬人,很難支撐起一個科技獨角獸,大灣區龐大的應用市場腹地,就成為支撐香港科技企業成長不可缺少一環,河套就扮演了這撬動作用。香港研發是做了0-1;然後1-10是在大規模量產之前,在河套更好的完成,最後10-100在大灣區龐大的有生產配套的地方完成,河套這個支點至關重要。我對河套的最大感受是什麼?河套它不是一個獨立的點,這個方案講了整個大灣區科創的布局,香港從源頭創新,然後通過在深圳、東莞、佛山實現產業化。每個地方都有資源稟賦,才是河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不要孤零零的講河套,河套是大灣區的河套,它是整個大灣區科創生態圈的一個重要支點。這個支點通過政策,通過深港的聯動,把深港之間在研發在產業化優勢互補很好的發揮出來,這就是河套要做的東西。

河套未來的發展一定還要引進很多頂尖的科學家、研究人員,這些科研人員可能喜歡香港國際化的氛圍,所以他可能住在香港,然後在河套上班,或者在香港的研發機構上班,然後跟河套形成聯動,所以本身這些企業會通過河套,把港深的互補用的淋漓盡致,這是我對河套的看法。

扶持中小創,貿發局有新思路新做法

記者:在研討會休息時,我看到不少初創人員把您圍住遞名片交流,請問貿發局在支援初創企業方面是怎麼一個情況?

曾沂靖:貿發局差不多20年前開始,就支持香港的創新創業。從2008年金融風暴開始,貿發局在香港辦創業日,就是幫助香港新一代去創業,特別是科技型創業。

貿發局做很多工作,第一是以解決方案,如何能夠創造更好的條件,盡量讓初創企業更多的對接市場找客戶,通過我們的展會平台、網上平台、日常對接平台,把我們原有的優質展覽和網上採購平台向初創企業傾斜,説明他們更好找到客戶。第二,幫初創企業找投資人找錢,安排創投機構跟初創企業路演對接會。我們已經形成這樣的一個網絡,我們可以找到政府官員、顧問或者導師;他要尋找不同的空間,他要申請專利,他整個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服務,我們可以説明解決。

有一次我請了十幾位香港各大學研發機構的人員去講,深圳政府的一位領導跟我講,他們做了20年港澳交流工作,都沒有想到原來香港在科研方面做得如此有成績。

我們在香港辦創科展,第一是向全世界宣傳推廣香港在科研方面的成就,講好香港的科創故事。第二把香港聯通深圳、聯通大灣區其他兄弟城市一起打造一個能夠服務全球科研成果,在大灣區快速產業化的平台。

大灣區的優勢在聯動,

在於河套打通了大灣區科創的任督二脈

記者:我在研討會上聽到您對河套方案第一條評價就是聯動,河套對於大灣區的聯動體現在哪些方面?

曾沂靖:大灣區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其實並不是研發,而是我們的產業化是最快的。疫情三年,如果沒有把疫苗快速生產出來,那就算研究出來也是白費。時間對於很多科技產品來說至關重要。大灣區快速產業化能力,是吸引研發團隊到這裏的重要原因。

河套方案中專門講了,香港的科技園跟光明科學城,跟廣深港創新走廊的聯動非常重要。不是靠自己,一定是跟大灣區各科創力量聯動起來。

河套貫穿香港、深圳、廣州或者大灣區其它城市創新的生態園,打通了大灣區科創生態的任督二脈。比如說香港各所大學在大灣區設立分校,它就是打通了香港跟大灣區兄弟城市的任督二脈。香港本校和分校學生形成交流就讀也是一個打通任督二脈的機制,這樣學生學成才能把整個港深科創的資源優勢發揮出來。

香港應科院在深圳,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在深圳,香港貿發局在深圳,有了河套,有了北部都會區,大灣區的很多科技企業,同樣能夠在香港用好香港平台,兩地的互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一家人。兩地形成聯動,互相促進,共同把這個大灣區蛋糕做大,把科技產業推進更上一層樓。

大灣區未來,是通過政府在中央的支持下,打通資源流通的一些障礙,讓資源根據不同城市的自然稟賦更有效的配置,發揮最優成果。

發揮香港獨特優勢,用文創講好香港故事、講好大灣區故事

記者:您熟悉企業面臨的各種問題,而您也熟知深圳園區的規劃方案,從您的角度來說,香港還有哪些顯著優勢可支援河套發展?

曾沂靖:國家給香港的八大中心,其中一個叫做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在文創領域有獨特優勢,從文創的角度,分幾個範疇:第一,內容方面,講好香港故事,講好大灣區故事。每年在香港舉辦的香港國際影視展、香港書展、設計營商周等這些文化類的展會,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説明我們的內容能夠輸出到海外去。TVB拍的講中國扶貧故事《無窮之路》,從香港的角度講中國扶貧,香港、海外,包括內地的朋友都覺得挺好。第二個,幫中國企業講好品牌故事。中國的企業要出海,香港企業了解海外市場、了解海外文化,它能幫中國企業講好品牌故事。第三,以產品作為載體,讓我們的文化走出去。四川有一個藏羌族非遺文化的傳承人楊華珍老師,通過我們的平台,跟香港一個珠寶企業合作,出了一套12月花的珠寶,每一個月花代表不同寓意,把非遺的文化用新銳、新穎的設計,用珠寶把它表現出來。外交部的發言人華春瑩看到了,然後專門在推特中給他點讚。第四,中國企業要成團成為跨國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以一個香港公司的名義在海外投資,可能遇到的風險會小很多。培養以大灣區為根的中國跨國企業,這個是香港在未來服務平台要承擔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

文創與科技,兩條途徑能夠為香港提供新的

動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