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4年12月23日 版次:P58
文 ︱ 本刊首席記者 納婕謐
15日,英國正式成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第12個成員國。根據英國政府公告,這一協定預計將每年為英國帶來20億英鎊(1英鎊約合1.26美元)的經濟增量。
英國商業貿易部表示,英國加入CPTPP是政府“變革計畫”的核心部分,該協定每年預計將為英國家庭帶來10億英鎊的工資收入,同時惠及英國各個地區。
那邊廂,高舉酒杯,熱鬧非凡。另一邊廂,則稍顯落寞。
中國加入CPTPP的申請已被擱置了四年。
拒絕了中國四次的CPTPP為何物
故事還得從2001年中國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開始講起。在決定是否同意中國加入WTO的同一場會議中,幾乎命運般的,WTO織宣佈開啟有史以來第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多哈回合貿易談判。
該計劃的重點是通過促進世貿組織成員削減貿易壁壘,尤其是減少發達國家市場中的貿易壁壘,增加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機會。
縮短143個國家之間的窮富差距,這樣一個完美的理想對於21世紀的世界來說實在有些為時尚早了。在經歷談判中止、重啟、再中止、再重啟後,這項計劃終於被宣告失敗。
失敗的核心或許正在於“多邊”兩字,按照WTO的規定,如果其中一個成員國就貿易協定提出反對意見,那麼,所有成員國都必須就此重新進行討論,最終達成貿易協定有賴於成員國的一致同意,這樣的機制註定難以適配“多邊”的要求。
試想一個家庭內都會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更何況是100多個宗教信仰、政治體制、經濟水準各不相同的國家呢?這場多邊貿易談判的失敗幾乎是註定的。
相較而言,少數國家間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建立則容易多了,在多哈回合貿易談判進行得舉步維艱的同時,雙邊貿易協定喜報頻傳。
2005年,四個環太平洋國家,新西蘭、新加坡、汶萊、智利四國於共同簽署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SEP),這就是CPTPP最早的前身。
如果說WTO追求的是降低貿易門檻,那麼該協定追求的則是完全的自由貿易,它呼籲在2015年之前將成員國之間所有貿易關稅降至零,實現真正的自由貿易。
這寄託著一個最終極的夢想,在簽約國之間,將不再有任何的貿易門檻,保護主義、關稅、補貼、操縱等將不被允許存在,各國之內的經濟體系無限接近一致,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措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服務貿易、知識產權、政府採購和競爭政策都採取相同制度與規範,國與國之間的經貿關係完全的自由化和市場化。
這樣的協議在內涵和廣度上超越以往所有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兼具全面性、進步性、創新性、開放性,正如它自己在框架協議中所寫,“要樹立為一個“21世紀自由貿易協定的標杆、全球貿易合作的新標準”。
隨後美國的加入將該協定含金量推上了更高的臺階,TPSEP被更名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祕魯、澳洲、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陸續加入,成員擴充為12國。
2017年特朗普上臺退出該協定後,TPP改組為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2023年,英國被同意加入。
至此,CPTPP全部12個成員國GDP總量約15.6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15%。
作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的中國,沒有理由置身事外。
單從經濟效益來說,目前中國與CPTPP中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來往非常密切,並從中獲得了巨大的貿易順差。如果中國不加入CPTPP,那麼已在CPTPP內的中國現有重要貿易夥伴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自然而然會更傾向於與在同一在協定內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因為條件更為優厚。長此以往,中國難免會越來越黯淡失色。
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如果中國不加入CPTPP,中國的總收入將因為CPTPP的貿易轉移效應損失100億美元,而加入則能獲得2980億美元的收益;如果CPTPP能夠擴容,中國不加入的損失上升到530億美元,而加入則能夠獲得3250億美元的收益。
從根本性上來說,如果不儘快對接上代表未來國際經濟合作範式的CPTPP,那麼中國現有的開放機制將很快不再能適配新的國際格局。
不入局就出局的威脅,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頂。
為什麼中國入局這麼難?
不同於加入WTO的承諾制,申請國在申請加入CPTPP時就必須要展現出自己有能力符合CPTPP的高標準,這正是阻礙中國進入CPTPP的攔路虎。
這些高標準均可歸結為一個重點,自由化。眾多條款中,對於中國來說尤其難達到有三條,一是要求營造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尤針對國有企業),二是數據跨境自由流動相關條款,三是勞工權益(允許自由結社和集體談判等條款)。
首先,在國有企業領域,CPTPP明確要求除提供公共產品的少數行業外,國有企業不得享受任何優惠待遇,反對政府進行任何形式的補貼,要求國有企業和其他各類企業要公平競爭,國家必須確保在市場准入、市場競爭和產權保護等方面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消除所有制歧視。
同時,CPTPP的商業考慮原則要求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行為都要基於商業性質的考慮,一旦被認定國有企業的購買或銷售明顯背離了某一商業考慮的要素,那麼這一經營行為會被認定為違反了協定。
對一直深度介入經濟活動的中國政府來說,要達到CPTPP要求難度是極高的。自建國以來,國企就在中國市場上享有絕對的優先地位,在政府採購中幾乎是壟斷的,各類財政補貼和優惠政策長期存在。多個產業領域,如鋼鐵、化工、金融、物流、通訊等,一直被大量國有企業控制和壟斷,其他企業幾乎沒有准入的可能。
對中國而言,要實現CPTPP所要求的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真正公平競爭,實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數字貿易領域,CPTPP要求數據跨境自由流動,規定成員國應允許通過電子方式跨境傳輸資訊,包括個人資訊,禁止強制傳輸源代碼,並消除了數據本地化儲存要求。而中國2017年起實施的《網絡安全法》則基於國家安全,明確規定了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運營者收集產生的個人資訊和重要數據應在境內存儲。2022年網信辦推出的《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對數據跨境流動提出具體要求,數據出境需要經由省網信辦、國家網信辦進行審核。
最後,在勞工福祉方面,CPTPP重申了國際公認的勞動權利和原則的承諾——國際勞工組織宣言。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結社自由權和集體談判權。目前,中國還尚未通過這兩項核心公約。
如果說第一次“入世”是向外推開開放的大門,那麼第二次“入世”需要做的,是向內推開改革的大門。“拿着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願中國能早日順利加入世界“下一代自由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