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券商能否分到一杯羮?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4年12月23日    版次:P23

光大證券國際董事兼產品開發及零售研究部主管 陳政生

文 ▏本刊主筆 何潔霞

互聯互通機制順利運作十年至今,無疑給港股生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能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香港券商是否受惠呢?本刊記者特別採訪香港券商,看看情況如何。

陳柏楠:中資證券行是最大受惠者

香港證券商協會永遠名譽會長陳柏楠接受訪問時表示,互聯互通對香港整個市場而言絕對是正面,互聯互通活化了中港兩地資本市場,為香港帶來更多流動性,亦幫助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更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只是最受惠的是中資券商,互聯互通這塊大蛋糕分給本地券商的好處有限。

他指出,按港交所數據顯示,港股通每日成交額由2014年機制啟動時約9億元,銳增至2024年10月約1015.23億元。截至10月底,香港有五成六的上市公司來自內地,包括353隻H股及1116隻非H股的內地企業,成交金額佔港股89.2%,市價總值佔比亦達79.5%。

陳柏楠認為,就券商而言,互聯互通最大受惠者是中資券商,因為他們在互聯互通方面有更多的關係(networking)和資源,北水會經這些中資券商投資港股。反觀措施對本地券商影響不大,因為有意買A股的香港客不多,外資則會透過大行進行交易。

陳柏楠又稱,十年間互聯網券商崛起,才是對香港傳統券商的最大衝擊,惟坦言這是大勢所趨,事關互聯網券商的系統從交易到資訊整合,對客戶來說更具吸引力,並且能提供更快捷和高效的服務。隨着這些互聯網券商規模擴張,議價能力隨之提高,使得傳統券商難以競爭,並逐步淘汰了一些中小券商,“今時今日還有什麼事情你要有人服務呢?很多事情自己在網上都可以處理。”

他更認為,本地券商須進一步升級系統,以避免被淘汰,合併亦可能是提升競爭力的出路。他希望當局可考慮通過提高新牌照的資金門檻,促進市場整合,同時為中小型券商提供更多支持,否則市場上只剩下大券商,可能會對整個經濟和就業產生負面影響。

不分彼此大家都嬴

互聯互通最大受益者是否中資證券呢?光大證券國際董事兼產品開發及零售研究部主管陳政生指出,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我國金融業以及香港金融業,大家都是嬴家。他說,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已開通十年,且持續穩步有序推進,滬深港通、債券通、互換通、跨境理財通等機制陸續出台,為國家金融市場擴大開放、建設金融強國注入新活力。

他強調,香港發揮着穿針引線的作用,是全球與中國之間的對接窗戶。

過去十年,中國金融行業積極對外銜接,2014年開啟滬港通作為試驗,為內地投資者提供便利管道,投資香港股票市場,甚至取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成為內地投資者海外資產配置的首選。

未來將納入REITs及大宗交易料快成事

他繼續說,從最初的滬港通,到後來的深港通、債券通、ETF通、互換通等,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拓展和升級,產品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交易規模和活躍度顯著提升。在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方面,合資格股票數目,由滬港通時候的800多隻,增加到現時滬深港通超過3300隻,佔三地市場上市公司總市值九成,成交規模的八成以上。

他指出,REITs準備納滬深港通。內地投資者南向買賣港股,今年首三季度平均每日成交額380億元港元,與2014年滬港通開通首月相比,暴增40倍,佔港股市場成交總額16.9%。境外投資者透過香港北向買賣內地股票,今年首三季的日均成交額達1230億元人民幣,比十年前開通首月增長21倍,佔內地市場成交總額6.7%。

他指出,港交所將在兩地政府和監管機構的支持下,將從豐富產品類別、完善交易機制和配套服務以及提升投資者參與等多角度研究和探索推動互聯互通機制的拓展優化,具體包括四方面:

1. 進一步豐富產品類別、擴大標的範圍。目前正積極開展REITs納入滬深港通的技術和市場準備工作。未來,還將把合資格ETF標的的底層資產從股票拓展至更多資產類別等。

2.持續優化滬深港通交易機制和配套服務。兩地證監會已宣布就推動大宗交易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達成共識。市場也期待進一步完善互聯互通下兩地投資者參與對方市場融資融券的安排,以及內地投資者在互聯互通機制下參與融資融券的可行模式,提升跨境投資組合收益及資金使用效率等。

3.探索更多有助於提升投資者參與度和便利性的措施。

4. 不斷完善債券通和互換通等安排。

他指出,當前世界的經濟重心正在向亞洲國家轉移,隨着中國在全球經濟增長、推動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水平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在經歷重要的結構轉型,大批中高收入投資者也開始尋求多元化的資產配置。作為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首要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在連接全球資本與中國增長機遇中將扮演更為關鍵的角色,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融資支持、為境內外投資者的跨境資產配置提供更多選擇與便利,在提高中國金融業的全球競爭力、有序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以及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