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4年12月23日 版次:P21
文 ▏本刊記者 馬麗瓊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其多元化的理財產品體系,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滿足了各類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從傳統的存款、股票、基金、債券,到複雜多變的期貨、期權、虛擬貨幣、權證、結構性杠杠產品等衍生品市場,香港理財產品可謂琳琅滿目且充滿生機。當前,境外投資市場收益相對優異,內地投資者如何在面臨國家外匯管制的情況現實下,合法合規開展跨境理財業務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而近期,國家為啟動中國股票市場並提振經濟,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為投資者們開闢了新的機遇窗口。對於那些有意投資內地市場的香港居民而言,如何投資內地市場也是一矚目話題。
為此,本報特邀資深投資銀行專家,上策國際諮詢有限公司董事李嵐女士和資深理財顧問高欣女士進行深度訪談。兩位專家均在內地、香港和境外大型知名金融機構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經驗,讓我們和專家們一起探討跨境理財之路。
內地投資者投資境外的途徑
隨著互聯互通業務的逐步發展和完善,內地投資者無需身在香港,已可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香港乃至全球投資,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開通股票、基金投資帳戶
投資者可親自前往香港開設股票、基金等投資帳戶,這是最直接簡單且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投資方法。
香港的銀行能開設綜合帳戶,這種帳戶可以買賣股票基金等投資產品,十分方便。但銀行界面操作稍微複雜,手續費高於券商收費。現在銀行也推出了網上預約系統,內地投資者可以先行下載銀行的app進行資料登記和預約,網上審核通過後按預約時間來香港啟動帳戶,十分方便。中國銀行、招商永隆銀行和匯豐銀行等受內地投資者青睞的銀行也均推出網上預約系統,大大方便了內地投資者。
開通美股帳戶和其他國家的股票帳戶以及一些特殊投資品種的投資,可能會有一些特殊的手續需要辦理,不同國家、不同銀行要求也都不太一樣。
隨著國家外匯管制具體措施的變化和業界操作的規範化,現在內地投資者要直接在香港券商開戶已經不太容易。一般來說,要求內地投資者之前在香港有存量,或已有銀行帳戶,才有可能開到投資帳戶。各家證券公司的操作過程也有所不同,甚至在不同時間的處理手法也不一樣,需要逐個查問,來比較開戶條件、開戶流程、交易方式以及交易費用等。
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對渠道會有不同的偏好,比如年輕人相對喜歡便捷的新興互聯網券商,中年人比較喜歡自己在國內已經接觸過和瞭解的中資券商等。
二、港股通(也即南向交易)
已經擁有A股帳戶的投資者可通過港股通直接交易部分指定港股和ETF,但要求投資者在過去二十天裏證券和資金市值日均超過50萬。大部分恒生綜合大型股指和中型股指成份股,以及市值達到50億元港幣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成份股都在可投資的範圍內,具體清單可以在交易所網站查閱。2021年底開始,兩地又進一步把ETF納入互聯互通的範圍,投資範圍進一步擴大。港股通開通已經有十年,到今年,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額已經占到港股總成交額的三成以上,成為了港股市場的主力軍之一。
三、跨境理財通
跨境理財通是粵港澳大灣區9個城市的內地和港澳投資者,可以相互投資對方金融機構提供的、符合資格產品的一種試點方式。內地投資者可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或港澳的銀行或證券公司,開通“跨境理財通”業務,投資對方市場的相關產品。內地投資者通過南向通,可選擇在香港註冊成立並獲香港證監會認可的非複雜產品,包括主要投資於大中華區的股票基金、“低”風險至“中高”風險基金,但不包括高收益債券基金和單一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以及“低”風險至“中”風險及“非複雜”的債券。
四、基金互認和QDII、QDLP等基金
內地投資者可通過相關機構購買香港互認基金(即是南下基金),流程與購買內地基金相似。香港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中,香港互認基金共有40只(不同份額合併統計),多為主動管理類產品。雖然互認基金政策2015年已經頒佈和逐步實施了,推行得卻相當遲緩,網上甚至連合資格基金的名單都很難查得到。互認基金在境內的宣傳和交易都要依靠各自在國內的代理機構,不像港股通那樣有交易所作為平臺統一操作。互認基金和境內公募的QDII產品具有競爭關係,推廣起來就很難盡心盡力了。它的優點是投資門檻低,額度充足。
投資者還可以通過券商、銀行和基金公司購買QDII基金。QDII基金是國內公墓基金公司發行、投資於海外市場的基金品種,主要投資股票、債券、基金、等,其發行和認購金額都有額度限制。投資者資金在內地的交易商直接用人民幣轉換成美金購買,賣出後又轉換成人民幣返還給投資者。整個過程是閉環操作,對於配備外匯產品有需求的投資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途徑,但是QDII發行和認購額度都有限制。
而QDLP和QDLE主要適合高淨值投資者和專業投資投資機構投資,在具備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進行全球支持配置。
五、保險
相對前幾種而言,這個渠道比較特別。由於近幾年中港股市和樓市表現較弱,通過保險的投資逐漸較受市場關注和喜愛。保險公司的儲蓄險是以資產配置的方式,按既定比例投資於全球股市和債市;投資相連險則是由投資者自主選擇和管理一籃子基金,相當於管理了自己的封閉式FOF(基金中的基金,或者母基金)。保險產品的缺點是流動性低,難以隨時變現。
六、其他衍生產品。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相比於國內市場,投資品種多很多。比如票據、權證和債券產品等,這些投資品種風險相對較低。而期貨和期權、結構性產品和權證以及渦輪等杠杠衍生產品的風險相對較高,不適合非專業投資者作投資。
近段時間虛擬貨幣備受追捧,但很遺憾,目前非香港居民不能直接投資虛擬貨幣,但是有一些虛擬貨幣的ETF可以投資。
香港或海外投資者如何在內地進行投資?
內地金融的大量金融產品也通過多個管道向香港和海外投資者開放了。目前主流的有:
一,滬股通和深股通(深滬股通,北向交易)
現在香港的絕大多數投資戶口都直接支持買賣滬深交易所上市的指定股票,手續簡便。買賣深圳創業板和上海科創板的股票則需要通過專業投資者認證。自2023年深滬股通股票標的雙向擴容後,北向交易股票數量已經超過2500只,日均交易額已占了兩市總成交的逾15%。
二,基金互認
和前文的南下基金相反,海外投資者也可以購買內地的互認基金。香港證監會的網站上目前列出了43只內地的互認基金,這些基金通常都是委託自家的香港分公司進行銷售。但是目前市場仍然清淡,很少普通投資者參與。
三、跨境理財通
於2021年9月推出後,大灣區的居民可通過各自的銀行體系建立的閉環式資金管道,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今年,跨境理財通2.0落地實施,投資者可以通過證券公司來互相購買對方的金融產品,產品範圍擴展到一部分更高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 港澳投資者可通過北向通,可投資內地銀行銷售的人民幣存款產品,以及內地理財公司發行的風險等級為“一級”至“三級”的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公募理財產品。
四、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
一些符合特定條件的金融機構,主要是大型專業投資機構,可以通過這個機制進入內地市場,投資於股票和債券,以及更為廣泛的金融市場及產品。這個管道並不向一般個人投資者開放,但是有些金融機構以此為通道,面向專業投資者和高淨值客戶,開發出一些特定產品,來間接地投資於某些不開放的內地金融產品。
五、直接在內地銀行或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開立投資帳戶。不同機構開戶手續要求不同。
內地投資者資金來港渠道
為了維護國際收支平衡和人民幣匯率穩定,中國政府對外匯進出的仍然採取限制性措施,個人要遵循一些規定進行外匯收支。目前,內地投資者將資金帶到香港的主要方式有三種:
一、攜帶現金:每人每次可攜帶最多2萬元人民幣或5000美元離境;
二、銀行轉賬:通過銀行進行購匯後,可進行跨境匯款。每年個人有5萬美元的外匯額度,購匯時需提供相關資料;
三、使用內地銀行卡提款:在香港的ATM機提取港幣,每張卡每日限額提取1萬元人民幣,本人名下所有銀行卡合計每年上限是等值10萬元人民幣。在此之外,其他的途徑大多數是不安全甚至不合法的。
香港的金融機構開戶常見問題
香港進行股票投資的途徑主要有銀行和證券公司。即使只在證券公司進行股票投資,通常仍然需要開立銀行戶口來處理資金的轉移。
銀行帳戶的開立,大多數需要親自前往分行辦理,有的甚至需要提前預約,辦理時需要提供相關的證明檔。大多數投資者都會開立兼具儲蓄和投資功能的綜合戶口,以便日後進行全面的資金管理。在銀行的投資帳戶裏進行股票買賣,傭金費用比證券公司要高,有的也會收取定期的存倉費。好處是資金往來比較便捷。除了股票之外,有的銀行開始把部分以往只面向高淨值客戶的投資產品開放給一般客戶,比如海外債券、衍生產品和特別的基金等。
在香港銀行開戶時,除了關於個人的基本資訊之外,可能會被要求提供資金來源的說明乃至證明,以滿足全球銀行業的反洗錢法規要求。在香港,不管是銀行還是證券公司,開立投資戶口都需要進行客戶風險評估,一些特別的產品更需要進行一些額外的風險和資格審查。
不管是銀行還是證券公司,投資者通常需要根據公司的背景、規模和實力,產品及服務的範圍、費用和品質,再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選擇。香港是個便捷的國際化金融中心,小小的中環幾條街便已齊聚世界各地知名的銀行、券商和基金公司了。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跨境理財業務為投資者實現資產多元化、分散投資風險提供了重要的途徑,充滿機遇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與挑戰。投資者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同時,除了充分瞭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要求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投資知識和風險意識,不建議投資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和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