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4年09月30日 版次:P09
相比較於對考試成績的“重視”,中學生的精神健康問題一直被“忽視”。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9月22日發表本港首份有關“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調查結果,發現受訪學生與他人談論心理健康問題的意願較低,近半(47%)受訪學生表示一旦患有心理健康問題,不一定尋求協助,甚至有逾兩成受訪學生表明不會尋求協助。
調查數據亦顯示,較低求助意願的學生,抑鬱、焦慮、壓力的程度顯著較高,抗逆力及健康狀況顯著較差。YMCA提倡精神健康素養教育普及化,推廣多元治療服務介入,並於學校及社區營造可討論精神健康議題的空間,有助提升學生尋求協助的動力。
調查於今年7至8月中進行,以問卷訪問了826名港島區中學生,過半受訪學生在過去兩星期曾經歷感到緊張、不安或煩躁,甚至無法停止或控制憂慮。研究團隊以簡易版病人健康問卷(PHQ-2)評估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狀態,三成(30.6%)受訪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同時,以簡易版焦慮情緒問卷(GAD-2)評估受訪者的焦慮狀態,四分一受訪學生處於焦慮的狀態。
學生精神健康問題近年受到社會關注,去年的施政報告亦首次提出教育局於2023/24學年推出“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加強學生對精神健康的認知,協助學校推廣精神健康。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西方國家也強調“Study-Life Balance”(學習生活平衡)學習生活模式。學校和家庭應鼓勵學生投入學業之餘,也要享受社交、體育文化、大自然及社區探索等各方面樂趣,與及充足的作息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