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辣好吃的酸菜鱼來了

——專訪太二港澳區營運負責人鄧英偉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4年07月22日    版次:P29

太二門店外擺放着招聘店長、店員的招聘資訊,似乎正在為擴張兩間新分店做人員儲備。

文 ▏本刊記者 納婕謐

記起和朋友一起去羅湖口岸最近的金光華商場分店吃太二酸菜魚,足足等了兩個鐘才得以一嘗美味。如今吃貨們已不用再“跋山涉水”,因太二終於在去年來了香港,還一口氣開了四間門店。究竟太二在港運營情況如何?來港後是否曾有過水土不服?未來又將如何進一步深耕香港市場?關於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太二港澳區營運負責人鄧英偉先生,聽聽他的分享與回答。

香港人早就愛上了太二酸菜魚

對於為何太二會選擇到香港開店發展,鄧生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細節:“在疫情前,在深圳近關口的門店,經常出現有香港人到店打包外賣的情況,有時一個人就打包了十幾份酸菜魚,一天下來,香港人打包占比能夠達到銷量三成多,個別門店甚至到四成,這種情況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們認為有太二在香港能有足夠消費客群去支撐,於是開始着手安排專員到香港、澳門進行深度調研。

除了在業績上的考量,選擇香港,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城市,經濟實力和影響力有其他地方所不能比的優勢,各個國家、族群的人都在這裡匯集,因此是一個天然的絕佳試驗場。可以說在香港開店,對於太二擴展海外市場,有巨大的參考價值。”他還透露,其實2018年太二就已經在佈局香港,原計劃2019年就可開張,奈何碰到疫情與社會事件,太二不得不轉為在澳門先開店,但太二一直沒放棄香港市場。終於在通關之後,太二以迅雷之勢在香港開了四家門店,而且現在還在推進新的四家門店,要於今年內完成開業,分別位於將軍澳、元朗、旺角MOKO、觀塘APM,“公司每年都有開店任務,這是硬指標,一定要完成。”鄧生還透露,公司未來還將把業務拓展至台灣地区,該計劃正在穩定推進中。

那句“比魚好吃的酸菜來了”

香港員工說:挺難喊的

聽起來似乎太二來港後一切順利,是否果真如此呢?鄧生十分坦诚表示,來港開店,最具挑戰也最讓人頭痛的首先是用工問題。來自內地的管理理念及門店運營模式在香港推行時需要更高成本。不同於內地員工,香港本地員工需要一些時間適應在上菜時向顧客高喊出“比魚好吃的酸菜來了”的口號,這類差異使公司在員工培訓方面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導致管理成本的上漲。

“我們一開始招聘了差不多將近200人,經過這大半年的考察後,我們採取優勝劣汰的方式,淘汰掉了將近120人”鄧生分享說。如此嚴格要求,必要較高薪水才能匹配。記者在招聘公告上見到,太二為普通的前廳服務員、洗碗工開出18500港元的薪資,這比大部分香港本地餐廳開出的16000港元高出許多。綜合下來,太二在香港分店的人工部分要佔經營成本的35%,而這指標在內地是最高不超過24%。可以說,太二要在香港花費更多,才能保證與內地相同的服務水準,

人工高企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利潤呢?鄧生的經營策略是在控制品質的同時,更多注意內部的精細化管理,在用人用物方面狠下功夫,以此提升門店的利潤率。談到這裡,鄧生分享了一個細節:“從公司發貨過來的芹菜長度是10釐米,我們出品要求是4釐米,因此每根芹菜可以切出兩份用於出品,那還剩餘2釐米的芹菜是不是就扔掉呢?當然不是,這部分完全可以留下來在其他部分使用,這就可以避免浪費,同時節省成本。”

鄧生算了一筆賬:“計算食材成本後,我們菜品的毛利值平均是在65%~70%,減掉香港門店工資佔比最高35%,再減掉租金水電佔比25%左右,利潤可能就剩下一成左右,如果管理不跟上的話,盈利就更困難,因此提升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香港人能吃的不辣版酸菜魚

已經在路上

節流雖然重要,但開源才是根本。面對香港人口味比較清淡的實際情況,太二是否會一直堅持“太二酸菜魚堅持不加辣也不減辣”的經營態度?鄧生笑稱,公司確實是奉行太二酸菜魚堅持不加辣也不減辣的經營方針,這也是公司對自身菜品多年經營下來的一種自信。但香港的市場確實和內地其他城市有較大的不同,我們在開業初期也留意到香港人口味偏淡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在香港仍堅持內地的經營手法,可能不見得最有利於公司在香港的市場開拓,我們及時將情況向公司回饋並爭取一些調整,公司在實地瞭解的基礎上,正在安排菜式研發部門開發了完全不辣的酸菜魚,有蒜香、番茄和藤椒三種口味,目前仍在不斷微調細節中,將會在適當時機投放市場。

菜品用了心,營銷推廣也要下功夫。在拓寬銷路方面,除了現有的外賣合作方Foodpanda,太二酸菜魚還在與美團香港版——Keeta探討上架具體事項。除此以外,太二還將加強宣傳,計劃與香港的自媒體,如新假期等,還有一些美食雜誌、美食博主進行合作推廣。

最後,對於內地餐飲來港後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鄧生以餐飲從業者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香港的地租和人工成本都很高,不論什麼品牌,來港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一些品牌在內地整體來說有知名度,但是在華南地區,卻可能少有人知,更別說在深圳、香港群體裡,如果沒有認清這一點就貿然來港,那可能就會付出很大代價。舉個例子,如果是自帶吸引力的品牌,在和租務談判房租時,才會有更多空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