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4年02月26日 版次:P37
文 ︱ 本刊記者 沈雨青
本期雜誌出版後第三日,即是香港財政預算案出爐之時。
港府早前已經預告,本財年(2023/24)有逾千億赤字,未來幾年恐仍難以“止血”。
政府該如何開源節流,自然成為關注重點。
“人多、糧高”的公務員體系
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馬時亨去年10月受訪指,港府本年度收支不平衡情況與2003年相似,建議參考當時的滅赤政策,包括推行公務員減薪。
更有經濟學家(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倡議,首長級官員應減薪10%,與民共度時艱,體現應有擔當。
以上建議,並非全為“仇富”,截止目前,香港公務員編制仍有約197000個職位,且由2007-08年度至2020-21年度,公務員編制的每年增幅大多介乎1%至1.9%之間,更在2018-19及2020-21年度分別按年增加3.7%及3.2%,人數重上2000年代水平。
在2021-2022年度的公務員薪酬及有關的開支總額已達到1430億元,佔政府經營開支百分比為24.24%,儘管公務員編制自2021-22年度起落實零增長,但2022至2023年度,公務員薪酬及有關的開支總額在數額上仍有增長,為1,491億元,佔政府經營開支百分比的21.61%。
加之政府資助機構員工薪酬及有關開支在2021至2022年度約為1,482億元(佔政府經營開支25.12%),在2022至2023年度約為1,505億元(佔政府經營開支21.81%)。
換言之,近年來,公務員加資助機構員工薪酬及有關開支,幾乎佔據了政府經營開支的四成以上,是一筆不可小覷的支出。
但如果我們將視野擴展至全球,這樣的狀態,也如此不可接受嗎?
由於數據搜集上有一定難度,本文先從公務員人數佔比來看。
為方便理解,我們將包含在學校、公立醫院等政府資助機構供職的公務員類型,稱為全口徑公務員,將僅在政府內部供職的公務員,理解為小口徑公務員。
日本公務員總數339 萬3 千人(此為不計學校、公立醫院等政府資助機構的小口徑公務員總數),約佔總人口1億2,708萬2千人的2.67%。(數據源自台灣行政部門2015年的考察報告)
2017年,美國小口徑公務員為1296萬人,佔總人口(3.247億)的2.88%,如果按全口徑公務員總數2232萬人來算,公務員佔人口的比例是6.87%。
據法國國營電視台“France24”報道,法國有550萬公務員(包括國家公務員,地方公務員及醫衛公務員三類公務員,可以理解為大口徑公務員概念),佔總人數6700萬人的8%左右。
德國公務員(全口徑公務員)數量為180萬,佔人口比例為3%左右。
而英國2021年統計顯示,所有為政府及公共機構服務的人員(全口徑公務員)大約570萬,佔總人數的8%。其中“文官”(小口徑公務員)總數約50.5萬,佔總人口比例驟減至0.7%。
據香港立法會文件,及至2023年3月31日,香港公務員編制(小口徑公務員)約為192000個職位,實際員額則約為174 000人,佔香港人口的2.3%(此數據未計算政府資助機構僱員總數)。
所以,縱向比較下來,香港公務員(小口徑)佔總人口比重,確實不算小。
那麼港府薪酬水平又在全球環境中處於什麼位置呢?拿港府高官舉例,在立法會2022年一份文件中,港府問責官員薪酬在與全球其他國家或地區主要負責人的薪酬對比中,幾乎一騎絕塵。其中,港府行政長官月薪(當時約42萬港幣)遠高於同時期的英國首相(當時約13萬港幣)、美國總統(當時約26萬港幣)、加拿大總理(當時約26萬港幣)、澳大利亞總理(當時約36萬港幣)、瑞士總統(當時約31萬港幣)的月薪。
顯然,在香港特區政府高薪養廉政策之下,港府公務員薪酬水平,在全球範圍內亦算領先,加之龐大的公務員數量,港府公務員薪資總額佔政府經營支出比重,在全球範圍內必然處於同樣的高水平。
在此背景下,縮減本港公務員薪酬,對於面臨財赤困境的港府,似乎很有必要。
高官減薪有害無益?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事件研究所所長肖耿曾在與記者的對談中,這樣評價內地公務員減薪。
他認為公務員以及事業編人士減薪,會直接影響個人消費,進而對經濟復甦產生巨大打擊。“舉例來講,例如深圳的公務員連續幾年降薪,每年降20%、30%,數年來永久性收入幾乎下降了一半,它首先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消費投資。接下來,政府降薪後,國企、金融機構會降薪,民營企業接着降薪,那麼這一批以公務員為代表的中產階級,都在降薪,對市場信心的打擊是巨大的。”
無獨有偶,在香港,亦有不少人認同此觀點。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委員黎棟國曾表示,“18萬公務員對消費力的影響都
幾大”。
此外,香港公務員總工會主席馮傳宗曾在回覆傳媒時強調,目前公務員流失情況嚴重、請人難,減薪只會得不償失,屬最後手段。確實,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早在去年年底就表示過,2022/23年度的香港公務員流失人數約為10100人,佔實際員額約5.7%,當中有5800人因退休,辭職人數約4000人,儘管辭職率已見放緩,但目前的辭職率較十多前仍為高。
此外,伴隨着大批有豐富經驗的公務員退休,港府近年來充滿雄心壯志的各類籌謀(包括北部都會區、機場三跑、明日大嶼等計劃)是否會因此放緩亦未可知,在此前提下,再提公務員減薪計劃,是否會加劇公務員流失現狀呢?
或許,與其期待首長級公務員降薪帶來的那一點“示範作用”,倒不如反過頭來,想想如何增加普通民眾收入,讓市民敢消費,進而做大蛋糕,重塑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