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歷”不行能在香港翻身嗎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2023年10月30日    版次:P61

文 ︱ 本刊記者 張如瑾

據內地媒體《法治日報》報道,即將從北京某985高校研究生畢業的李敏(化名),連續被幾家心儀的企業拒之門外,因為其本科畢業於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普通院校。“我的自尊心被按在地上摩擦,第一學歷似乎成了我的‘污點’。”李敏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

教育部指學歷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學習經歷,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及檔中沒有使用“第一學歷”這個概念。但是在內地對於第一學歷歧視現象始終屢見不鮮。那麼在香港求職是否有學歷歧視和“第一學歷”歧視的問題呢?

“差不多”的港八大

首先我們來看看香港八大公立大學本科生失業率情況,這些大學單看世界排名包括了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三所世界知名大學,也包括了嶺南大學等世界排名500名左右的大學。我們可以發現,第一,各所大學間的失業率絕對差距並不大;第二,本地排名第二的香港中文大學失業率竟排在了第二位;第三世界綜合排名900名以外的香港教育大學的失業率整體較低並且畢業生收入很高;第四,“港三”並不是收入最高的學校。這些現象多少與內地排名越高、收入越高、畢業生失業率越低的猜想不一樣,可以間接推斷香港的“第一學歷”歧視其實少一些。

這些現象的背後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香港的高校並不多並且各具特色: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綜合性很好,香港城市大學也排名很高不過沒有醫學專業,理大和科大偏重理工科,浸會大學的傳媒專業亞洲最佳,嶺南大學的文史哲很精專,教育大學畢業生可以直接進中小學做老師,獲得很不錯的薪酬......這些學校和學位不論排名,各自有存在的價值,所以內卷和歧視,也會少一些。

執業資質的含金量

在香港,針對專業領域,許多行業的執業資格建立得比較完善。對於這些行業來說,執業資格作為一個准入門檻比“你畢業自哪里”重要。舉個例子,在內地,關於臨床心理學家的職業資格一直沒有建立起來,所以企業招人的時候只能根據“第一學歷”來評價你的智力水準、猜測你的業務能力,但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在香港,香港心理學會已經明確規定了註冊成為“臨床心理學家”需要達到的條件,無論從什麼學校畢業,只要能達到這些條件就可以註冊,然後拿到從業資質,然後雇主會更看重資質和經驗而不是學歷來進行招聘。像這樣的領域還有法律、護士、醫生、社工、教師等。很多人為了節省學費,會選擇相對便宜的名校進行學習,因為只要拿到執業資質,對於就業來說都是一樣的。

关闭